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4年“世界水日”主题为“Water for Peace”(以水促和平)。
          我国纪念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根据水利部、省水利厅相关文件精神,我市围绕“幸福满河湖,人水共和谐”宣传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图片新闻
宁波水情如何?看最新权威发布

今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3年宁波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水利局、市水务环境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现场发布

大图链接 3.jpg

40.png

宁波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吕振江介绍2023年宁波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总体情况及主要指标特征

2023年,全市水资源总量64.48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1.5%,比多年平均值少22.5%,总体属偏枯年份。全市共有乡镇级以上公共水厂53座,总供水能力501.73万吨/日。全市总用水量22.76亿立方米(不包括河湖生态调水量),比上年增加2.6%。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中,水库水的供水比例为97.6%,其中向市区供水的江东水厂等五座水厂,水库水的供水比例为100%。全市全年供水保障情况总体良好。

从水资源公报数据分析,2023年水资源情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降水年内分布极不均匀。2023年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呈明显“凸”字型分布,其中7月份面雨量达329毫米,较常年偏多108%,其余月份均较常年偏少,其中1月、3月、9月、10月、12月偏少五成左右,汛后期降水量严重偏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旱情。

41.png

二是用水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调水量持续增加。2023年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量5.5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4.3%),工业用水量6.6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9.3%),农业用水量7.0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0.9%)。另外,通过江河湖库科学调配,积极开展河湖生态调水和再生水补水,促进水环境改善,全市河湖生态调水量达到6.7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13.0%,其中市区实现平原河网生态调水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2%。

42.png

三是节水工作成效明显,用水效率继续领先全省和全国水平。持续深入实施节水行动,2023年全市节约水资源量达到0.89亿立方米,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14.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0.0立方米,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2020年下降12.4%和16.0%。用水效率继续领先全省、全国水平。

水网先导区建设主要工作举措

“水网”是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美丽幸福河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配置网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网建设。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国家水网建设作出部署。2023年9月,宁波市入选全国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全市水利系统凝心聚力,推动宁波水网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网建设,始终将“水”置于战略全局擘画布局,市委高规格召开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制定水利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批复《宁波现代化水网建设规划》,明确宁波水网建设目标,把水网先导区建设作为深化“千万工程”和共同富裕先行市的重要内容,列入市委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深化推进落实。

二是强化系统推进。为加快推进全国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2023年12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宁波市水网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并召开水网先导区推进会,明确市级部门和区(县、市)政府职责,做到任务项目化、责任清单化,并将水网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县、市)党委政府的年度考核和激励内容。

三是强化建设保障。省水利厅与宁波市政府签订水利战略合作协议,把水网先导区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予以支持。各区(县、市)全面提速推进水网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专项债券,2023年,全市完成水利投资186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量全省第一。

四是强化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水网标志性工程建设,葛岙水库工程于6月29日完工验收;宁波至杭州湾新区引水工程于8月4日正式建成投用;柏坑水库扩容工程主体工程于9月1日全面开工;第二工业水厂工程于9月20日开工建设;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联通工程于10月25日完成首次爆破并全面开工。推动水网与文化、景观、生态充分融合,镇海澥浦闸站等4项工程获水利部、浙江省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工程案例。

2024年水网建设的工作思路

2024年将围绕“一城一水一网”的宁波现代化水网建设总目标,构建“三江四路六通道十枢纽”总体格局,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示范推广性、战略引领力的六大示范引领样板。

一是打造高品质供水全国样板。加快推进水库群联网联通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浙东水资源配置通道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单村水站改造任务,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达到98%。初步形成多源互联、城乡一体的供水网络框架。

二是打造流域分洪“高速水路”示范样板。加快建设姚江北排二通道主体工程,建成200立方米/秒的陶家路枢纽泵站,打通余姚北排中部通道。启动流域南排象山港通道前期。推进海塘安澜建设,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计划任务。

三是打造幸福河湖建设模式样板。推进“十廊百河千村”为总体格局的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加强与文旅等设施建设结合,打造幸福河湖25条(个)、幸福风情点40处、示范村20个、城乡亲水节点70个,建成特色廊带1条。

四是建成数字孪生水网体系全国试点示范。迭代智慧水利平台,数字孪生甬江流域,基本建成数字孪生宁波水网。新增15个水库、闸泵、海塘的数字孪生工程。

五是建成再生水利用全国标杆。加快污水收集与再生水提升等“五大工程”建设,制定再生水用于河道生态补水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2.3亿立方米,基本完成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建设任务。

六是打造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示范。加快完成区(县、市)水务一体化改革,完善全域统筹的全过程、全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探索水库管理创新,加快完成水利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试点任务。

答记者问

43.png

宁波一直以来,人多水少、水资源短缺,请问,在加强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以及推进经济社会各行业深度节水方面有什么举措和具体成效?

吕振江:我市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的理念,大力实施节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主要有四方面的具体举措:

一是实施农业节水。优先发展农田管道灌溉工程,近年来,每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00亩以上,每亩可实现节水约30%。

二是实施工业节水。对纺织、石化、火电等高耗水行业绿色化改造,减少废水排放,提高企业内部循环水使用和海水循环冷却利用,如,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投入1亿元,实施循环水系统节水改造,年节水量可达2360万立方米,镇海炼化与市水务集团签订“双膜”再生水使用协议,每月可利用再生水达20万吨。

三是实施城镇节水。重点实施了城市自身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老旧管网改造和精细科学计量管理等措施。“十四五”以来,全市已累计改造供水管网430公里,平均每年节水0.89亿吨,管网漏损率从2021年的6.7%降到了2023年的5.29%。

四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自2016年至今全市累计创建节水标杆139个、创建浙江省级节水型企业235个、浙江省级节水型单位(小区)583个,有效激励各行各业主动抓节水,形成“人人争做节水先锋”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日施行的《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出,在公共服务行业要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支撑,提升服务效率。请问针对上述要求,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将如何在涉水领域为广大市民和企业提升服务?

44.png

杨钻: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提出了“为城市发展提供优质要素保障;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水务服务”企业发展愿景,今年将从生产运营全要素保障、全链条管控、全周期服务、全方位协同等方面奋力打造标志性成果。

一是聚力水资源全要素保障。加快谋划和推进水利水务项目建设。包括加快宁波市东西线水库群联通工程隧道掘进施工,促进全市水资源合理分配及水资源调度一体化进程;加快姚江工业水厂提产扩能和第二工业水厂建设,分质供水为城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全面开展海曙南塘河水环境治理项目,用再生水擦亮甬城绿色发展的生态新画卷。

二是提升全链条运管协同能力。坚持科技赋能,强化“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供水质量管控和全链条安全责任落实。通过引入数字孪生、AI智能驱动等数字化技术,实现水厂闭环管理,低碳精准调控和智慧运营,保障甬城千家万户系统性、常态化高品质供水。

三是聚焦全周期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改革,推行“网格化管理、全周期服务”,畅通水务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优化划分“片区-网格”两级组织体系,搭建片区网格的水务综合服务新平台,从而实现业务人员下沉一线,织密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效率。在服务考评监督上,试点供水服务效能量化评价,从用户需求、感知出发提升全维度水务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

我市水资源分布不均,请问宁波作为首批全国水网先导区,在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有什么进展,有哪些代表性工程?今后还有什么考虑?

吕振江:我市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形成“南水北调、东西互济、三源联网、分质分供”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一是开展水源工程建设,增加优质水供给能力。全市已建成大中型供水水库26座,年供水能力14亿立方米。同时,已建成钦寸水库引水工程等境外引水工程,增加优质水2亿立方米/年。目前,我市正在抓紧实施清溪水库、白仙山水库、柏坑水库扩容、梅湖水库扩容等境内水源工程,同时积极对接浙江水网,增加境外水资源配置规模,力争到2035年再增加 4.5亿立方米/年的供水能力。

二是实施联网联调工程,提升优质水利用效率。全市已初步构建点(水源群)—线(引水干线)—点(水厂群)—网(绕城高速供水环网)的现代化供水新格局,联网供水能力达到235万吨/日。目前,我市正在实施水库群东西线联通、皎口至溪下水库联通等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空间调配能力,提升多水源利用效率和应急互保能力。

三是优化分质供水模式,提高优质水保障率。我市市区初步形成大型高耗水工业供水与城市自来水两大独立供水系统,2023年分质供水量达到2.3亿立方米,占工业用水量的33%。接下来,我市将重点实施姚江工业水厂扩建、第二工业水厂新建等项目,城市工业水厂的日供水能力达到120万立方米,进一步实现优水优用、让优水于民。

去年,宁波高分通过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中期评估,请问,今年有哪些新举措?

杨钻:再生水循环利用被视为破解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难题的绿色可持续方案。刚才,吕局长在发布中也讲到,今年我市要基本完成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建设任务,我们将从六个方面落实具有宁波特色的再生水利用的迭代升级。

一是推进再生水输配网新增长。包括江南公路废旧管网再生利用,加快再生水主输配管网建设,同步围绕水资源输配一期工程,结合市政杂用、再生水洗车等利用点逐步完善支网配置打通输配最后一公里。

二是实现再生水利用量新突破。全力推进岚山净化水厂“双膜”扩建工程项目,重点保障工业领域利用量,有效增加生态补水利用量,合理挖潜市政杂用利用量。2024年集团再生水利用率达35%,提前1年实现试点城市利用率目标。

三是开辟水环境治理新领域。宁波河网密布,我们将发挥水务产业技术优势,以“水处理”赋能“水循环”,促进城市“水生态”全面焕新,重点打造海曙南塘河等一批城市精品景观河,让清澈水景成为新的甬城打卡点。

四是孵化再生水应用新场景。拓展再生水商业化运维模式,利用好再生水商品属性,在未来结合城市发展布局及再生水输配网络,继续拓展再生水洗车网络,在居民区、商业集聚区周边部署洗车网点,逐步形成再生水洗车规模化产业等,实现“第二水源”向“第二水资源”的转化。

五是加大再生水科技创新力度。搭建再生水数智化管理平台,明确感知设施设备的建设标准,实现数据一图呈现,管理一体操作。持续开展再生水课题研究,凝练重点项目技术成果,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和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

六是总结再生水配置利用新经验。积极参与国家、省级规划导则、体系标准编制,培育核心竞争力,保持第一梯队优势,总结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再生水利用配置宁波经验,发挥增长极扩散效应。